李渊子女(李渊子女数量)

 2023-05-26  阅读 2626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李渊子女,以及李渊子女数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求李渊的子女子 陇西郡公→唐王世子→皇太子→除籍→息隐王→隐太子李建成(母窦皇后)敦煌郡公→秦国公→赵国公→秦王→皇太子→太宗李世民(母窦皇后)卫怀王李玄霸(母窦皇后)姑臧郡公→齐王→除籍→海陵郡王→巢刺王李元吉(母窦皇后)楚哀王李智云(母万贵妃)赵王→荆王李元景(母莫嫔)鲁王→汉王李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李渊子女,以及李渊子女数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求李渊的子女

子 陇西郡公→唐王世子→皇太子→除籍→息隐王→隐太子李建成(母窦皇后)

敦煌郡公→秦国公→赵国公→秦王→皇太子→太宗李世民(母窦皇后)

卫怀王李玄霸(母窦皇后)

姑臧郡公→齐王→除籍→海陵郡王→巢刺王李元吉(母窦皇后)

楚哀王李智云(母万贵妃)

赵王→荆王李元景(母莫嫔)

鲁王→汉王李元昌(母孙嫔)

酆悼王李元亨(母尹德妃)

周王李元方(母张氏)

郑王→徐康王李元礼(母郭婕妤)

宋王→徐王→韩王李元嘉(母宇文昭仪)

荆王→彭思王李元则(母王才人)

藤王→郑惠王李元懿(母张宝林)

蜀王→吴王→霍王李元轨(母张美人)

豳王→虢庄王李凤(母杨美人)

汉王→陈王→道孝王李元庆(母刘婕妤)

郐王→邓康王李元裕(母崔嫔)

谯王→舒王李元名(母小杨嫔)

魏王→燕王→鲁王李灵夔(母宇文昭仪)

许王→江安王李元祥(母杨嫔)

密贞王李元晓(母鲁才人)

滕王李元婴(母柳宝林)

李渊共有19位女儿:

长沙公主(下嫁冯少师)

襄阳公主(下嫁窦诞)

平阳公主(谥号“昭”,称平阳昭公主,母窦皇后,下嫁柴绍)

高密公主(下嫁长孙孝政,又嫁段纶)

长庆公主(先封为桂阳公主,下嫁赵慈景,又嫁杨师道)

长沙公主(先封为万春公主,下嫁豆卢怀让)

房陵公主(先封为永嘉公主,下嫁窦奉节,又嫁贺兰僧伽)

九江公主(下嫁执失思力)

庐陵公主(下嫁乔师望)

南昌公主(下嫁苏勖)

安平公主(下嫁杨思敬)

淮南公主(下嫁封道言)

真定公主(下嫁崔恭礼)

衡阳公主(下嫁阿史那社尔)

丹阳公主(下嫁薛万彻)

临海公主(下嫁裴律师)

馆陶公主(下嫁崔宣庆)

安定公主(先封为千金公主,下嫁温挺,又嫁郑敬玄)

常乐公主(下嫁赵瑰)

李渊有多少子女,与李世民同母的有几人

你好,李渊共有22位儿子19位女儿,与李世民同母的有:李建成,李玄霸,李元吉,平阳公主四人

李渊共有22位儿子:

陇西郡公→唐王世子→皇太子→除籍→息隐王→隐太子李建成(母窦皇后)

敦煌郡公→秦国公→赵国公→秦王→皇太子→太宗李世民(母窦皇后)

卫怀王李玄霸(母窦皇后)

姑臧郡公→齐王→除籍→海陵郡王→巢刺王李元吉(母窦皇后)

楚哀王李智云(母万贵妃)

赵王→荆王李元景(母莫嫔)

鲁王→汉王李元昌(母孙嫔)

酆悼王李元亨(母尹德妃)

周王李元方(母张氏)

郑王→徐康王李元礼(母郭婕妤)

宋王→徐王→韩王李元嘉(母宇文昭仪)

荆王→彭思王李元则(母王才人)

藤王→郑惠王李元懿(母张宝林)

蜀王→吴王→霍王李元轨(母张美人)

豳王→虢庄王李凤(母杨美人)

汉王→陈王→道孝王李元庆(母刘婕妤)

郐王→邓康王李元裕(母崔嫔)

谯王→舒王李元名(母小杨嫔)

魏王→燕王→鲁王李灵夔(母宇文昭仪)

许王→江安王李元祥(母杨嫔)

密贞王李元晓(母鲁才人)

滕王李元婴(母柳宝林)

粗体字为死后封赠。

李渊共有19位女儿:

长沙公主(下嫁冯少师)

襄阳公主(下嫁窦诞)

平阳公主(谥号“昭”,称平阳昭公主,母窦皇后,下嫁柴绍)

高密公主(下嫁长孙孝政,又嫁段纶)

长庆公主(先封为桂阳公主,下嫁赵慈景,又嫁杨师道)

长沙公主(先封为万春公主,下嫁豆卢怀让)

房陵公主(先封为永嘉公主,下嫁窦奉节,又嫁贺兰僧伽)

九江公主(下嫁执失思力)

庐陵公主(下嫁乔师望)

南昌公主(下嫁苏勖)

安平公主(下嫁杨思敬)

淮南公主李澄霞(下嫁封道言)

真定公主(下嫁崔恭礼)

衡阳公主(下嫁阿史那·社尔)

丹阳公主(下嫁薛万彻)

临海公主(下嫁裴律师)

馆陶公主(下嫁崔宣庆)

安定公主(先封为千金公主,下嫁温挺,又嫁郑敬玄)

常乐公主(下嫁赵瑰)

李渊退位后又生了几个儿子

李渊退位后又生了2个儿子。

李渊退位以后就生了两个,有一个是退位当年生的,不确定是之前还是之后,李渊多数儿子都是退位前六七年生的。

李渊有22个儿子,李孝恭是李渊的侄子,不是儿子,李孝恭的父亲是李渊的弟弟。

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籍邢州尧山,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次年,接受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统一全国。玄武门之变后,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635年病逝。

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第7子是汉王李元昌。具体如下: 1、隐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杀。

2、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诛杀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后李渊让位于他,遂登基即位,开创“贞观之治”。

3、卫王李玄霸——李元霸就是李玄霸,清朝整理唐书,避讳康熙玄烨的玄字,改为元,所以在很多书中看到称李元霸是李渊第三子。

4、巢王李元吉——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杀。

5、楚王李智云——在老爹造反的时候被建成丢下落单,被阴世师砍了头。

6、荆王李元景——因为参与了房遗爱的谋反,被高宗赐死。

7、汉王李元昌——怂恿太宗太子承乾作乱,失败后被太宗赐死。

8、酆王李元亨——早死

9、周王李元方——早死

10、徐王李元礼——高祖第十子,唐高宗咸亨三年病死,死后陪葬献陵,死得比较惨,他生病的时候,儿子李茂看上了老爹的姬妾赵氏,乘着老爹生病就逼赵氏私通,做老子的知道后骂了儿子两句,儿子就把老子的药给停了,老子一命呜呼。

唐高祖李渊一生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李渊共有22个儿子,但只有三个儿子李、李元吉和争夺储位,李渊的其余十个儿子没有参与。那么,为什么这三个儿子争夺储物空间,其他儿子不参与?

李渊共有22个儿子。为什么只有三个人参与存储竞争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讨论。

第一,其实只是和李的一场较量。

其实储物毫无悬念。不仅没有悬念,而且尘埃已经落定。因为李渊很早就立李健为太子。

然而,由于的巨大功劳,他手中握有太多的军事力量,身边又有太多的人才,李感到不安。李主要担心三点:一是担心李渊变心,把太子的位置让给。二是担心凭借一己之力,提前谋划,强行夺取太子李的位置。第三,我担心即使我最终熬到唐高祖去世并成功成为皇帝,李世民也会凭借他的力量夺取他的王位。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担忧,李才想防患于未然,提前攻击以摆脱这一潜在的威胁。

当然,李世民也不甘示弱。毕竟他击落了大部分江山,他并不信服。同时他手握重兵,与李抗衡,也有很大优势。这两个原因让他不愿意放弃攻击太子位置的机会。

本来这件事和李元吉没有关系。李元吉为什么加入?第一,李元吉与李关系很好,所以他想帮助李。第二,因为李元吉性格彪悍,有斗志。第三,李元吉还有“螳螂捕蝉,黄雀来追”的想法。他希望先与决战,然后取代犹豫不决的李,最后以一己之笑称帝。

唐高祖剩下的十多个儿子可能都有同样的心。然而,首先,他们都没有建立李世民的伟大成就和掌握李世民的权力。其次,他们与李的关系相对一般,所以他们没有机会参与。

第二,儿子只有李元吉。

李园有20个妃子。然而窦皇后只有四个儿子。他们是长子李,次子,三子李宣巴,四子李元吉。

其中,李宣巴死于16岁(李宣巴是言情小说中李元霸的原型。不过其实他这辈子也没什么战功,估计也没什么武功。言情小说都是虚构的。也就是说,李渊在世的帝子,实际上只有李、、、李元吉。

我们知道,在古代,王位继承采用的是“长子继承制”。“先办公制”的规则是“有自己的办公室,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唐高祖剩下的十多个儿子既不是“帝子”,也不是“长子”。对于他们来说,参加存储位置的竞争完全是游手好闲。所以,他们当然不想参加战斗。

唐高祖李渊子女

唐高祖李渊有22个儿子 。分别是:

1.太子李建成 窦皇后

2. 秦王 李世民 窦皇后

3. 卫王 李玄霸 窦皇后

4. 巢王 李元吉 窦皇后

5. 楚王 李智云 万贵妃

6. 荆王 李元景 莫嫔

7. 汉王 李元昌 孙嫔

8. 酆王 李元享 尹德妃

9. 周王 李元方 张氏

10.徐王 李元礼 郭婕妤

11.韩王 李元嘉 宇文昭仪

12.彭王 李元则 王才人

13.郑王 李元懿 张宝村

14.霍王 李元轨 张美人

15.虢王 李 凤 杨美人

16.道王 李元庆 刘婕妤

17.邓王 李元俗 崔嫔

18.舒王 李元名 小杨嫔

19.鲁王 李灵夔 宇文昭仪

20.江王 李元祥 杨嫔

21.密王 李元晓 鲁才人

22.滕王 李元婴 柳宝林

备注:后面介绍的是生母。例如,太子李建成的生母是窦皇后。

李渊简介:

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李渊出身于北朝的关陇贵族,七岁袭封唐国公。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

李渊有多少个儿女

 根据《新唐书》记载:唐高祖李渊共有22个儿子,他们分别是:

隐太子李建成(589——626,37岁),唐高祖李渊长子,母为窦皇后。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高祖李渊次子,母为窦皇后。

卫怀王李玄霸(599—614年),唐高祖李渊第三子,母为窦皇后。

巢刺王李元吉(603年—626年),唐高祖李渊第四子,母为窦皇后。

楚哀王李智云(603—617),唐高祖李渊第五子,母万贵妃。

荆王李元景,唐高祖第六子,母为莫嫔生。

汉王李元昌,唐高祖第七子,母为孙嫔。

酆悼王李元亨(?—632年7月9日),唐高祖李渊的第八子,母为尹德妃。

周王李元方(?—630),唐高祖李渊的第九子,母为张氏。

徐康王李元礼(110—169),唐高祖李渊的第十子,母为郭婕妤。

韩王李元嘉(六一八―六八八),高祖第十一子,母为宇文昭仪。

彭思王李元则(?—652年5月20日),唐高祖第十二子,母为王才人。

郑惠王李元懿(620?—673年2月21日),唐高祖第十三子,母为张宝林。

霍王李元轨(?—688年12月28日),唐高祖李渊第十四子,母为张美人。

虢庄王李凤,唐高祖第十五子,母为杨美人。

道孝王李元庆,唐高祖李渊的第16个儿子,母为刘婕妤。

邓康王李元裕(?—665年9月4日),母为崔嫔。

舒王李元名,母为小杨嫔。

鲁王李灵夔(?-六八八),高祖第十九子,母为宇文昭仪。

江安王李元祥(628年--680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子,母为杨嫔。

密贞王李元晓(?—678年11月12日),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一子,母为鲁才人。

滕王李元婴(生年不详―六八四),唐高祖第二十二子,母为柳宝林。

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老三。这19个女儿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亲。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平阳公主的排行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般根据李氏兄弟的年龄差别,即李建成和李世民相差十岁,李世民和李玄霸同年,和李元吉差不到两岁,这样推断,平阳公主最大的可能就是李建成的妹妹,李世民的姐姐。

李渊子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李渊子女数量、李渊子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af729VW8CBwNS.html

标签:子女李渊

发表评论:

本站为非赢利网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21035477号